三国志14徐晃出现时间
三国志14徐晃219年出现徐晃魏国武将,曾经是杨奉的部下,被满宠说服转而为曹操效命。在吕布战时虏获陈宫。虽在官渡之战败给颜良、文丑,但因突击乌巢而助其获胜。之后也参战赤壁、渭水、汉中等地,在关羽包围樊城时迎击阻止前进。此后孟达顺应诸葛亮北伐而叛乱,同司马懿前往时,却身中孟达的箭而亡。
三国志14张郃人物关系
亲密武将:高览 司马懿 曹真厌恶武将:郭图早年参与黄巾起义。归属袁绍后,击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参加官渡之战,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授偏将军。跟随曹操攻取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建安二十年(215年)末
一个人的城府能深到什么程度
1,随礼时,别人随1000,自己就多加500。2,工资“对半说”,10000就说只有5000。3,不在公司厕所乱说话,但没事会蹲厕所,这就是“城府”。4,得到公司任何时候,总是说领导管理有方,无形中把功劳推给他们,这样子升职加薪也就会轮到自己。5,一副低调的样子,总是喜欢扮猪吃老虎,实际上实力比谁都强大,只不过低调才能成长,而不是高调被打压。6,喝酒从不醉,而且还会偷偷观察别人喝醉后卸下来的真实面目,从而看透一个人。7,没事多和丈母娘搞好关系,这样子夫妻就会越来越恩爱,说不定吵架时丈母娘反而会帮自己。8,送礼总说“刚好回家带点土特产”,不仅便宜,而且人家对方也愿意接受,这就是花最少钱去送礼的“城府”。9,买东西只会说多少,这样显得老手又不在乎态度,往往就可以做成生意。10,对谁都是微笑好说话的样子,不容易被看透,反而在微笑中可以去看透一个人。11,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借钱的人,但只会借100块钱,不,而且要不回来就可以拿小钱看透一个人。12,从来不被把话说满,这样可以给予别人一定说话的发挥空间,也会留给人家无限的遐想和神秘感。13,在职场上从来不教别人技术上的东西,这样子只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反而是自己会失业。14,不和同事做朋友,毕竟只是合作利益关系,但是会装作跟他们是好朋友的样子,有利于工作。15,一个人在外租房时,会多买几双异性鞋子放在门口,这样子就不会被人惦记或遇到危险。16,红事白事都会红包过去,只不过别人家的红事可以人不去,但白事一定会去,毕竟自家也会遇到,人有去,也会让别人也会跟着过来。17,买东西时都会问价格,不会因为不好意思要买贵,那就是自己吃亏。18,看人不舒服时,总是会主动接近做朋友,让对方误认为是好朋友,不仅不会得罪别人,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心胸开阔。19,别人请客时,总说随便,这样子才不会点贵和点便宜,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20,在外跟别人吃饭又没人请客时,总是会提倡AA制,这样才能让彼此和自己不吃亏,也不会欠下人情,毕竟人情难还。21,对别人总是偶尔会说“心里话”,但实际上却不是真的,只是看起来像心里话罢了,用这种方法去赢得别人的信任。22,喝酒时管好嘴巴,但是会认真听别人说的话,那些才是真心话,总有人会做拿真心话去换别人真心的事。23,开车时从来不说话,也不跟妻子吵架,默认闭嘴,这就是城府。24,在生活和工作中懂得小恩小惠给别人,别人也会心存好感和配合,这就是最低价的社交。25,聚餐时从来不会第1个动筷子,因为所有人都会注意到自己与不满,但会最后走,那样子显得会做人,自然而然就有不少机会。26,从来不说自己的经济情况,自然也就少了一些惦记和借钱,无形中少了很多烦恼。27,刚到一个新地方时,懂得第一时间记住别人的名字,随口叫出来就有亲切感,那样就很快融入集体。28,领导做错事或是说错时,从来不会当面反驳,那样子做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得罪对方而换来处处针对,甚至是很快失业。29,升职加薪时懂得请客,用一顿饭钱的最低成本去换来别人的不嫉妒和配合,其实这钱花的值。30,偶尔找一下别人借下小钱,但很快就会还回去,这种主动欠下人情的行为,总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惦记,有助于社交和培养自身诚信。31,买东西只会找熟人,哪怕是买贵也是一样,这样只会让别人欠下人情,一旦有帮需要时,别人也不好意思拒绝。32,求人办事时先请客,但是不会在酒桌上说事,过后在说事时,别人也就无法拒绝,反而觉得这个人会做人,心生好感下也就会答应下来。33,酒桌上敬酒时,第一杯只会敬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对方会觉得心生好感与被重视,这么做只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34,安慰别人总说自己过得比较惨,这样子对自己没有任何坏处,反而会收获别人的深交和友情。35,去别人家总是先站着,从不会随便坐下来,就怕坐错位置,那样子会很尴尬。36,随时随地会给人家面子或台阶下,这样子会让别人心生好感与觉得会做人,自然而然也就会给你面子。37,遇到喜欢的人不是第一时间表达,而是深入了解后看合不合适再说,就怕是一时好感或冲动罢了,反正会让自己后悔。38,对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不让他们继续操心,这就是最大的孝顺。39,别人有事时,从来不会问是什么事,就怕突然彼此尴尬,毕竟那是人家家事或私事,不愿意透露,一问就不高兴与不满。40,对别人的话总是保持几分的怀疑,但是不会当场点破,看破不说破是一门智慧。41,工作中遇到不懂时,从来不会直接说不懂,只是会默默向别人学习与模仿,慢慢也就懂了,要不然会被人家轻看和质疑能力不足。42,向别人问路时从来不完全相信,就怕有些人乱指路,让自己白白跑。43,遇到蛮不讲理的人就直接闭嘴,没必要多说话,哪怕有道理也是一样。44,别人请客从来不会抢着买单,只会客套一下,毕竟对方是有求于人才会请客,自己抢着买单就是坏了别人的好事。45,酒局上先敬一圈,然后就各喝各的,毕竟大家没那么熟悉,避免尴尬。46,虽然说吃亏是福,但一直吃亏就要怼回去,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脾气,避免一直在吃亏。47,跟女人聊化妆品,跟男人聊车房,跟有结了婚的人聊孩子,这就是“城府”。48,在酒局上,对方吃菜,自己也才跟着吃点,那显得会做人、有家教也不会尴尬。49,从不恭喜别人生了女儿,就怕前几个都是女儿,为了个儿子而拼。50,去外地时,总是装作本地人。
为什么曹操太庙里有司马懿
配享曹操太庙可以说曹魏的一种政治待遇与历史评价,司马懿能够厕身期间自然是因为他去世的之前之后,司马家族在曹魏政坛都一时无两。司马懿配享是在嘉平三年(251),以太傅身份进入太庙,曹魏有司随即提出配享者的排位顺序应当以生前所担任的官职大小为准,因为太傅司马懿是最位高爵显的那一个,所以排名第一,我们不难发现,有司的这个提议就是知趣地为司马家族度身定做,可以说暗捧已故的太傅司马懿,明着拍当权的抚军大将军的司马师的马屁。曹魏太庙的配享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裴松之就说:抬高程昱的地位却遗漏郭嘉,先祭祀钟繇而后祭祀荀攸,这波骚操作俺看不明白(升程昱而遗郭嘉,先锺繇而后荀攸,则未详厥趣也),相对而言,司马懿这个配享的原因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司马家已经控制了曹魏的最高政治权力,抬也要把他抬进去,不但抬进去,还要独占鳌头。
司马懿的史记背景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