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维护设备的俗语
1、机器设备,登记造册;常做维护,正确使用2、按章操作机械设备,避免发生工伤事故3、操作设备要培训,特殊工位要有证4、设备状态,标识清晰;故障设备,严禁使用5、设备操作说明书,印记脑海永不误6、精神状态保持好,工伤事故不会找7、快刀不磨会生锈,安全不抓出纰漏8、骄傲源于浅薄,鲁莽出自无知9、防护加警惕保安全,无知加大意必危险
古代刽子手的收入如何
古代的刽子手,属于高收入人群。高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大清朝最后一名专业刽子手邓海山,据他回忆,在他当刽子手的那几年,手里的钱多的根本花不完。还有,莫言先生的《檀香刑》中,主角赵老甲,也是一名刽子手,他在金盆洗手之后回到老家,居然成了当地的首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地都说明,古代当刽子手的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有钱的。那么,这些刽子手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呢?简单来说,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是来自犯人家属们的。在古代,刽子手可不是一份什么好职业。刽子手这个行当,在古人的意识里,属于一个比较阴损的职业,干这个会影响自己以及家人的气运,因此,正经人家很少有人会愿意干刽子手这个行当。而干刽子手的,无非是几种,要么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下才入行的,要么是世袭,祖上也是干这个的。像前文提到的邓海山,就是因为他在年轻时,家中父母皆亡,导致他四处漂泊,但由于他生的面目丑陋,找工作谋生时又处处碰壁,无奈之下,才进入了刽子手这个行当。包括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与邓海山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入得行。但即使入了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需要有两个先决条件,而第一个,就是要胆子大,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非常难。在不少人的意识里,刽子手无非就是砍头嘛,手起刀落不就行了?但要知道,在刀下的不是一只猪狗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本身就是一件有违天和的事情,何况还是自己杀的呢?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首先就是必须要过心理这一关,也就是胆子必须要大。据说,当年佟绍箕在决定收邓海山为徒弟之前,为了测试邓海山的胆子,还专门找了一处著名的”鬼宅“,要求邓海山在那里住一晚。等到次日,邓海山神态自若地从鬼宅里走出来后,佟绍箕才最终同意收他为徒。由此可见,在古代当一个刽子手,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胆子要大,不然,吓得连刀都不敢动,还谈什么杀犯人?而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技术好。古代的行刑时砍头,是一个相当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是说随随便便拎着刀砍下去就行了,这里面有很多门道。首先,在每次行刑之前,刽子手都会先拜祖师爷。刽子手的祖师爷是皋(音告)陶,皋陶是尧舜时期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相传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架构,就是出自于他,因此他也被尊称为“司法始祖”。拜完祖师爷后,就是刽子手展现技术的时刻了。由于古代的死刑分好几种,比如有需要一刀毙命的,还有需要慢慢折磨的,而这些都需要刽子手来操作,因此,针对不同的刑罚,就要求有不同的技术。比如,针对一刀毙命的,刽子手需要做到一刀砍下去,就让犯人的人头和身体分开,如果技术不过关,或者力度、部位等拿捏的不好,就会出现一刀下去,犯人的脖子只被砍掉了一半。如果这样,在古代可是属于十分严重的事故,是要问责的。再比如那种凌迟处死的,皇帝要求割多少刀,那必须得按照这个数量来进行,如果一个不慎,割的不是地方而导致犯人提前死亡,同样也是要受到责罚的。因此,不管是哪一种刑罚,对刽子手的技术要求都很高,而为了达到这种技术水平,每个刽子手在正式行刑之前,都会进行十分严格的训练。还是以邓海山为例,据记载,在他拜了佟绍箕之后,佟绍箕为了训练徒弟的准头,在最开始的时候,每天都会找来一个冬瓜,并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要求邓海山照着这条线去砍,什么时候一刀下去,不偏不倚的刚好沿着线砍下冬瓜方才算合格。仅此一项,就已经很难了,但即便是合格,也只不过是入了门而已。砍完冬瓜后,接下来就是砍香火,具体的方法是点上一根线香,然后用刀去劈,要求一刀下去,能把线香的发光部位砍下来,同时保证线香发光出以下整体不断为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刽子手在行刑时,能做到一刀就能准确地将犯人的头颅砍下来。另外,还有训练怎样行刑凌迟的诸多方法,总之,每一个都相当严格,只有这些全部达到要求之后,才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除了技术上有诸多要求和标准之外,古代的刽子手在真正行刑时,也要遵守不少行业独有的规矩。比如,刽子手们都会遵循”防前不防后“这个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个犯人被官员验明正身后,就会被押赴刑场,并跪在刑场上指定的地方,这个时候,在犯人的前面,会站着一个刽子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行刑的,真正砍这个犯人头颅的刽子手,是在犯人跪好,并且官员下令处斩后,从犯人背后悄悄的摸上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将犯人的头颅砍下。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人本能的都会防备自己前面,而忽略背后,那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只不过是为了分散犯人的注意力而已。同时,如果在犯人前面砍头的话,犯人容易出于本能的躲闪,导致刽子手砍偏,而从背后砍,就不会有这种问题。民间对此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说站在前面砍的话,会让犯人在临死前,记住刽子手的模样,如此一来,冤魂在日后就会找这个刽子手的麻烦。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就是”防前不防后“。除了这个规矩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特殊的规矩,如刽子手在砍完犯人后,必须离开刑场,并且还要一路往前走,不能回头看不然就会被犯人的亡魂上身。还有,杀头的时间必须是在正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午时三刻“,因为这个时候阳光最烈,人的阳气也最盛,在这个时候行刑,对监斩官和刽子手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虽说这些规矩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在内,但在古代的刽子手行业里,却是几乎人人必须遵守的规矩。像前文所说的邓海山,据说就是没有遵守行业规矩,导致自己晚景凄凉。根据民间的一些传闻记载,说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在收邓海山时,郑重其事的要求他必须遵守”刀不过百“这个基本原则,意思就是最多砍九十九个人,如果再多,那就会遭到报应。但邓海山呢?据记载他一生共行刑了有三百人之多,当然这个数字无从考证,但超过一百绝对是有的。正是因为他砍了这么多人头,因此,才会在他不从事这个行当之后,本想着能进家乡的善堂却遭到拒绝,理由是他太多,手上沾满了罪恶,不适合从善。邓海山为何被拒绝进入善堂暂且不说,我们就从他入手,去分析一下为何他在知道”刀不过百“的原则下,依然违背师傅的叮嘱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干刽子手,来钱真的。前文也讲过,古代一个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朝廷的俸禄,一个则是犯人家属的。先说朝廷的俸禄,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清末民初时,一个刽子手每行刑一次,会得到四块银元,看似不多,但在当时,已经很高了,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的苦工,辛苦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一块银元。而刽子手一刀下去,就是四块银元,这钱挣得容易啊。而在清朝之前,刽子手的俸禄具体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与清末时差不多,总之就是朝廷给的俸禄都还算不错。不过,俸禄虽说看似比较高,但却是”计件“的,也就是只有砍人了才有,如果没砍的话,那就没有。而在古代,行刑砍头也不是天天都有的,一般来说,古人由于讲究天时,因此,在春、夏、冬这三个季节,通常是很少会处决犯人的,只有到了秋天,才会统一处理,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秋后处决“。除非是那些犯了类似于谋反等大罪的人才会”斩立决“,大多数犯人,都会等到秋天。季节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天气,阴天不行,刮风下雨同样也不行,必须得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进行。这样一来,刽子手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一种比较闲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即便是朝廷给的俸禄再高,但由于属于”计件提成“,刽子手自然也就拿不到。那么,刽子手高额的收入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说犯人家属的了。之所以犯人家属要,主要是犯人在行刑时所承受的痛苦大小,基本上都掌握在刽子手的手中。比如,同样是斩首,刽子手可以一刀让犯人当场毙命,也可以让犯人在极度疼痛中死去,而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犯人家属给的钱多钱少了。如果那些犯人家属为求犯人速死,想减少犯人的痛苦时,只要在行刑前,塞给刽子手一些银子,那刽子手就会手起刀落,迅速结束犯人的生命。另外,古人还有”留全尸"观念,就是有些家属想让犯人在死后不至于身首分离,但刽子手需要将犯人砍头才能交差,这个时候,就有技术高超的刽子手,在砍完头颅后,又留了一点皮肉连着身体,这样既能交差,又满足了犯人家属的要求。而要让刽子手做到这一点,那就拿钱来。另外,还有前文所说的凌迟,众所周知,凌迟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需要一片一片的将犯人身上的肉割下来,而一些犯人的家属,为了减轻犯人的痛苦,早点让犯人解脱,就同样会给刽子手送点银子。而收了银子的刽子手,就会在行刑时,在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意外”的让犯人死亡,早点结束犯人的生命,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类似上述的门道,在刽子手的行业里还有很多,正是由于能有各种收钱的门路,邓海山在当了刽子手之后,很快便不可自拔,用他本人的话,就是来钱实在是太快也太多了,根本就花不完。所以,在这种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大笔额外之财的情况下,邓海山才会不惜违背师傅的教诲。总之,古代的刽子手,其收入相当之高,除了朝廷给予一定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收入来源则是犯人家属各种名目的,因此,也就不能单纯用砍一颗头等同于多少钱来衡量。
我被一个女的缠上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可以帮我出个主意吗
我是解决疑难杂症问题的砖家。你被一个女的缠上了,属于杂症,是我的对口问题,归我管。主意我出,能不能用?想不想用?决定你拿。是药三分毒,这世上不存在十拿九稳、百分之百没有负作用的点子。你要想摆脱那位女子的纠缠,必须树立头可断血可流,不甩巫婆誓不休的雄心壮志,要有破釜沉舟的胆略,只求结果,不顾过程。下面,我给你支几招:一,装病,隔三岔五弄点假中药,当她面煎服。最好用等隐私病编程。二,逃避,总找借口不去陪她。三,推脱,说家境贫寒、家族基因缺陷,疾病遗传、传染病病原体携带者等等。四,装邪,假装烟民、假装贪杯、假装奢赌,假装铁公鸡、假装脏鬼懒汉。五,借钱,每月向她借一到两次钱。要善于巧立名目,每次借钱的借口都不一样。乡下的七大姑八大姨轮流上,远房的亲戚可以多死几次。先给你开五味用着,如果疗效不显著,我再给你加大剂量。
古代刽子手砍头之前为什么要先往刀上喷酒
刽子手砍头之前,往刀上喷洒酒水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情节,常见的画面往往是这样:满脸络腮胡的刽子手,身穿红衣,露出发达的胸大肌和肱二头肌,手拿一柄厚背大砍刀,面无表情的站在法场,只待行刑官一声号令:午时三刻已到,行刑。这时候,刽子手不慌不忙的搬出酒坛,灌上一口烈酒,然后双手举起大刀,将酒水喷洒在刀刃上,此时镜头一般都是对准太阳,以突显午时三刻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待一切完毕,刽子手拿掉插在犯人脑后的死刑标签,再张弓拉箭,摆出一个十分夸张的动作,只待一刀挥下,犯人人头落地。当然,如果情节曲折,还会有刀下留人或者劫法场的情节出现。抛开各种电视剧和文学作品的想象,真实历史中这种场景基本没有出现过,即使有,也可能是极为小众,因为史书根本没有类似记载。晚清时期,随着洋人的到来,许多场景都被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义和团运动后,大量的会党分子被斩首示众,而在有据可查的资料中,都没有出现前文描述的场景。当然,喷酒这种做法即使是想象,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大概终结了如下几条:(1)喷酒可以壮胆无论古代现代,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即便是专业刽子手,长期从事也难免心有余悸,。晚清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就曾自言,当年入行的时候师父曾经警告过他,杀到199人就可以了,再多就有伤天和。而酒是消除恐惧的不二良药,所谓“酒壮怂人胆”,在酒精的作用下,刽子手可以更加放纵的执行任务,不会被恐惧情绪左右(2)喷酒可以辟邪酒精可以消毒的原理很早就被发现,但在此以前,多数人以为酒精具有辟邪的功效,久而久之,的刀用酒精浸泡就成为一种饱含宗教仪式的做法,除此以外,酒精喷洒以后,还能在砍刀的表面形成类似疏油层的一层保护膜,避免以后,血液渗入到刀中,不利清洗,这本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在科学观念相对落后的古代,逐渐固化为一种迷信思想。当然,这些都是后人推测,具体是真是假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刽子手在入行之前要经过一番联系倒是真的,据邓海山回忆,做这一行首先要有好的师傅,然后再进行刻苦训练,例如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冬瓜上刻一道线,一刀下去,刀砍过的地方与划得线完全吻合,只有这样,才算手艺学到家,可以出师了。刽子手在当时是一份收入可观的职业,据邓海山回忆,每次行刑都有四块大洋的收入,赶上普通百姓半年的工钱,除此以外,有些家属为避免犯人在行刑中遭罪,往往提前刽子手,希望下手利索,更有甚者,希望能借助刽子手的精湛技艺,为亲属留下全尸,头砍下来,连着一丝皮肉就算可以了。即便如此,许多刽子手在后也会感到后怕,据说邓海山每次行刑后都让人用大木板拍打自己,希望通过这种来减轻自己的罪孽,即便如此,他的晚年依旧十分凄惨,由于职业特殊,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他孤身一人,无儿无女,不知道是不是太多,伤了天和。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1、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4月13日—4月16日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2、古尔邦节:是维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历12月10日。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3、灯杆节: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正月初一日到正月十五日。节日里仡佬族人家把许多灯笼用绳子拴好,挂到杆子上,接着围坐在杆下欢饮坛坛酒。除痛饮坛坛酒外,还在灯光下展开各种民族传统游戏。4、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当天,人们拾马烙印、除坏齿、剪耳记、剪鬃尾;给羊割羊势等。上述生产活动结束后,人们互相拜访,举行宴饮、歌舞等活动,欢庆丰收。5、会街节:是德宏一带阿昌族的宗教节日,时间为农历九月初十 。节期5天,每天赶一个街子。会街节过去以求神保佑为主,现增加了群众娱乐,物资交流等内容。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6、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例如彝族、白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的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过节的。传说在南诏时期,蒙舍诏皮逻阁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设松明楼于大理城西,然后以祭祀知名邀请五诏诏主赴宴。邓赕诏皮逻登的妻子白洁夫人聪明绝顶,早就猜到皮逻阁的阴谋而劝阻丈夫不要赴宴。结果皮逻登执意不听,被烧死在松明楼,白洁夫人根据她给丈夫带的铁镯而辨认出皮逻登的尸体。后来皮逻阁想霸占白洁夫人为妻,白洁夫人在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后,跳入洱海自尽。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