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小桥流水、青砖白墙绿瓦、红灯笼;无论哪个古镇都有卖丝绸的、卖钥匙扣的、卖手工首饰的;甚至连“特色小吃”都变得千篇一律,臭豆腐、烤肠、甑糕……不知何时起,古镇渐渐“长得”越来越像,古镇里的商铺和特色小吃也越来越像,相似性渐渐地取代了每个古镇的独特性,全国各地古镇的“查重率”甚至高达99%。
不管是哪个方面导致这种现象,我们都应该反思其中的问题。古镇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应该弘扬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其他古镇的特点。旅游业也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化,而不是简单地盲目开发和商业化运营。
而一些过度商业化的古镇,让地方特色正在“褪色”。古镇本应该是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建筑,但是现在作为旅游项目的古镇,鲜有旧时痕迹,而是根据现代化旅游和商业需求重新建的度假村,商业化气息重。
古镇相似度的高达99%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旅游业和文化保护方面要注意同质化问题。保护好古镇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开发者密切关注游客的需求,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现代化的消费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