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在古代传说中是什么意思
“魑魅魍魉”最早出自《左传.宣公三年》:“魑魅罔两,莫能逢之。”是描写远古传说山林川泽中各种害人的鬼怪妖精,后来比喻各式各样的坏人。早前“魑魅罔两”这个词“罔两”是没有鬼字旁的,不知什么时候给坐上“鬼车”了。在公元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以攻打陆浑戌人的名义,来到洛水流域,驻军在东周的首都王城(今洛阳市)城下,举行大规模的阅兵典礼,以此来威胁周天子。胆小的周定王惶恐不安,连忙派大臣王孙满出城慰劳楚国。楚庄王早就怀有夺取周王朝的野心,见王孙满来慰问,便乘机询问一下九鼎大小轻重,存放于何处的情况。九鼎是传说中夏禹铸造的九个大鼎,周人以鼎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获得了鼎,就表示谁取得了国家。楚庄王问鼎,显然有取代周王朝的意图。王孙满看出了楚庄王的用心,便机智地回答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关键是看他的国君在心中有没有威望,而不在乎有没有鼎。过去,夏王朝国君威望很高的时候,百姓老远都把粮食背过来,把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奇异怪象讲给国君听,各地的部落首领把最稀有的物件和青铜进贡出来。夏禹才有铜铸鼎,并把各地各式各样鬼神怪异的事物铸在鼎上,使对这些神奇古怪的东西有所了解、识别和防备。正因为这样,老百姓进入江河湖泽,或来到深山老林,遇上魑魅魍魉,也不会惊恐慌张,会上下左右协调处理好这些奇事怪物。百姓安居乐业,平民与君主共享了老天赐于的幸福。”王孙满又给楚庄王讲了历史上夏桀、商纣暴虐无道最后失国的教训来提醒楚庄王,说:鼎的大小轻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君是德高望重还是昏暗暴虐。上天注定周王朝要持续三十代,统治七百年。如今周王虽然有些衰败,但天命时期未结,有人想拥鼎统国,恐天理不容。楚庄王觉得王孙满说在理上,便撤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