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方便面过期三个月后还能吃吗
过期了最好别吃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是一个放牛娃吗
谢谢邀请!我们这里就有朱元璋小时候给人放牛的传说。听老人们讲,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双亡,为了活下去,给人家放过牛,当过和尚。在放牛的时候,一天夜里,由于饥饿难受,小伙伴们想起了杀牛吃的念头。想杀牛吃没有刀不行,朱元璋看到地上的茅草叶子,长得像牛耳尖刀,朱元璋把它拔起来看了看,心想你要是一把刀多好啊!没想到,这个茅草叶子竟然变成了一把钢刀,他们就用这把钢刀真的杀牛吃了。天亮了,钢刀又变成了茅草叶子,他们又把牛皮、牛骨头藏好,一切如常。牛老板发现牛少了,也没有找到凭据,他们都说是放丢了。当出现第二次的时候,受了惩罚,把朱元璋赶走了。朱元璋又当了和尚,方丈每天安排很多事让他做。朱元璋看到那么多神像,不好扫地,自语道:“你们不能出去吗?”谁知他的话一落音,这些神像都跑出去了,朱元璋扫完地,告诉神像们说:“你们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都跑进去了。天天如此,谁知这一天事多,忙得忘说“你门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还是都在院子里,中午被方丈看到了,大惊失色,忙问朱元璋怎么回事,朱元璋赶紧说“你们进去吧!各就各位!”,这些神像都又进去了。方丈一看,心里有数了,也不敢收留,也不知和朱元璋说了什么。从此朱元璋离开了寺庙。现在可以看到茅草的叶子梢是红色,人们说,这就是牛血染的;还有一个歇后语:朱元璋扫地,各就各位。
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发生的比较“诡异”的事情,说出来让我长长见识
有啊。我记得大概是三年前我去乌鲁木齐出差,当时朋友给我找了当地一家比较好的酒店,然后住进去。当天晚上吃完饭回酒店,处理完文件就开始睡觉了。哪知,一躺到床上,刚闭眼睛,就好象看见房间里面天花板和墙上到处是人影在晃动,吓得一晚上上睡不着。我当时认为可能是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适应。可是到第二晚上还是一样,根本不敢睡觉。就起来上网,确实累了没办法,就把房间厕所灯,电视都开起睡觉。迷迷糊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我让朋友换个房间,他问为什么啊?我说,房间在走廊头上有点吵。他没有说什么就到酒店给我换了一个房间。晚上睡觉一点事都没有了。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啊。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啊?这件事一直不好意思说,怕被人笑话。
阿拉伯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椰枣
本人在东北非地区工作三年,对椰枣稍有了解。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关于椰枣的信息。这边椰枣树分高矮两种,高椰枣树现在数量不多,受到当地的保护,不允许砍伐。矮椰枣树数量众多,到处都是,尤其是河沿岸很多,当地搞道路绿化也用椰枣树,当地人的院子里也经常会有几棵。上面两张是我在当地人院子里拍的椰枣树。椰枣区别于国内的枣树,挂果比较集中。到了快结果的季节,椰枣树干顶部会冒出几根细小的枝来,然后慢慢长大,端部长出须子,像一把扫帚,须子上慢慢长出密密麻粒大的枣来,枣慢慢长大,一个枝上目测能挂几公斤枣。而一棵树上往往有好几枝枣,所以产量很大。枣一开始是绿的,慢慢成熟会变成黄色,颗粒饱满,枣的个头大小不一,大的目测能有五六厘米长。月份鲜枣下来,会有人推着小车到处卖。但其实鲜枣并不好吃,非常涩。鲜枣慢慢晒干后就变成了大家常见的干椰枣。在这边椰枣产量很大,价格低廉。再说说为什么阿拉伯人这么喜欢椰枣,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阿拉伯世界普遍位于沙漠地区,能吃到的果品本就不多,而椰枣树生命力强悍,分布广泛,产量大,当然就成为了阿拉伯重要的食物来源,可以说阿拉伯对椰枣有着千丝万缕的情节。斋月时,每晚日落开斋,阿拉伯人第一件事是饮水和饮料,然后进主食,然后就要吃几颗干椰枣。第二,题主提到椰枣太甜,说实话这东西真的超级甜,是齁甜齁甜那种,但你如果对阿拉伯有一定了解的话就会知道,阿拉伯真的超爱甜食,他们平常喝茶一个小杯子里面放上三分之一杯糖,然后冲茶,而且饭后必饮茶或甜咖啡。他们吃的点心更疯狂,阿拉伯点心用手一拿起来,有时会有黏黏的糖浆滴下来,甜到疯狂,甜到怀疑人生,甜到想起初恋。所以,椰枣的甜度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叫事。第三,椰枣营养丰富,所含的果糖是很健康的糖,能量丰富,在干旱炎热的阿拉伯地区,非常有利于维持体力。最后,上面提到椰枣产量大,价格低,随处可见,这也是椰枣在阿拉伯世界流行的一个原因,因为毕竟不是所有阿拉伯人都像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人那样土豪。比如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人们并不富裕,椰枣之于穷人,就像国内以前红薯之于劳苦大众,有时候并不是你真的很喜欢吃,而是性价比真的很高。一点拙见,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