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炮艇”是什么样的飞机
空中炮艇这一次源自英语Gunship但这个Gunship从以前到现在也有不同的定义,比方说二战时候的Gunship有两种。一种是比如YB-40这样的YB-40基于B-17改装,不同于B17的轰炸任务,YB-40把载重用于安装更多的自卫火力和。它总共有18挺.50机枪,携弹量超10000发,它主要目的就是混在轰炸机群里边提供火力支援,或者说装成B17来钓鱼。然并的是效果并不好,即便是十几挺大口径,但对于灵活的战斗机而言命中率依旧感人,起到的骚扰作用远大于实际杀伤。而另一种炮艇是指B-25H这种,它除了机头4挺.50,侧边各两挺.50之外,还有一门75mm加农炮用以对地攻击。其实说白了,这批对地的Gunship说白了就是攻击机,但与正规攻击机的区别在于他们一般都比较肥,往往使用轰炸机/运输机改的。到了战后,现代意义上的空中炮艇才算正儿八经演变出来。XB-40这种空中刺猬被证明是没用的,所以不管他。而B-25H说白了只是个攻击机,它只能提供正面火力,射击窗口太少,想回过来打还得绕个大圈圈。这种支援火力的密度太差,美国人心理寻思是不是该得弄个能持续给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飞机。当时直升机是有了,而且他的悬停能力确实能满足火力支援要求,所以武装直升机也有个名字叫Gunship。但直升机毕竟速度慢,尤其是赶来支援的速度也慢,载重也是个问题,生存率也差。因此美军起先开始在爷爷辈的C47运输机(废物利用)上侧边装了三挺7.62mm GAU-2/A加特林,用以在目标上方盘旋,并提供持续的支援火力。这种被称之为灯塔盘旋的侧边火力攻击在越战中被证明是有效的,也引出了现代的AC-130不过这种盘旋的空中炮艇应用范围比较窄,只能在完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和他类似的飞机不多,比如意大利MC27J仙童的AU-23A(有一挺20mm XM197)有时候即使是想用了,也只需要简单的对运输机进行改造就行,战时需要的时候在搞也来得及。话说 IL76的23mm尾炮能不能也算一个(手动狗头)
恶灵骑士到底有多强
在漫威宇宙的众多反英雄设定中,恶灵骑士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每次上线都自带拉风坐骑的超级IP设定,同时,配合漫威赋予恶灵骑士那具备极度视觉冲击的骷髅火焰造型和配套的地狱火能力,因此,每当恶灵骑士出现,都能够吸引一大波的视线关注。
总理内塔尼亚胡是个怎样的人
2019年4月10日,大选结果揭晓,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获胜,他将第5次组阁。牛叉!牛叉!牛叉!他曾经是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也是第1次公民直接选出的总理,还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与阿拉伯国家的,是中东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内塔尼亚胡,但他无疑是受以色选民欢迎的总理,否则难以在体制的屡次当选总理。那么,内塔尼亚胡的人生经历,究竟有着怎样的履历呢?又何以会让选民投票给他呢?不要看他现在是臃肿大叔的模样,内塔尼亚胡年轻的时候也是帅哥1枚,穿起国防军的军服是很有型的。他是建国后出生的犹太人,1949年10月生于特拉维夫,父亲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本·锡安·内塔尼亚胡。内塔尼亚胡的童年在“中东战争”的氛围里度过,1962年随家人来到美国居住,他在费城完成中学学业。内塔尼亚胡人在美国,心在,时刻关注国内的局势。1967年5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将爆发,美国的高中同学都在筹备毕业舞会,而内塔尼亚胡却匆匆赶去参加国内的战争。6月5日,战争爆发,他在耶路撒冷的弹雨里前进……内塔尼亚胡在部队里表现扎眼,很快被入选特种部队,再因表现突出获得军界的赏识。他参加过1972年特拉维夫的“比利时航空公司劫机事件”、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长期的战争考验,让内塔尼亚胡坚信只有牢牢掌控更多的土地,才能在空间上赢得战略纵深,避免亡国。换句话说,内塔尼亚胡成为死硬的,他曾表示:当前能保持和平的根本原因是被视为强大国家。如果变得软弱无力,和平也将因此变得脆弱。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内塔尼亚胡再次去美国完成学业,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去公司上班当白领,曾经是1家家具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本来内塔尼亚胡可能会成为1名犹太商人,但是1件突发事件改变人生轨迹……1976年7月,特种部队赶往乌干达,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100多名。解救行动非常成功,但不是没有人伤亡,地面指挥官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不幸丧生,他是内塔尼亚胡的亲哥哥……重视家族血缘的犹太人,对亲人的伤亡是相当敏感的,从此内塔尼亚胡开始投身于反恐事业,不仅参加各种反恐活动,还接连出版《恐怖活动:西方如何获胜》等一系列著作,赢得“反恐专家”的称号。后来,内塔尼亚胡获得利库德集团的青睐,该政党积极引导他进入政坛。很快,内塔尼亚胡就以言论而引发争议,不过他的官运却一直亨通,1982年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1984年晋升驻美特命全权大使、1988年选为国会议员、1989年出任外交部副部长、1991-1992年为总理办公室副主任……1993年,利库德集团改选领导班子,内塔尼亚胡“过五关斩六将”,荣登利库德集团的党魁宝座。1995年时任总统拉宾遇刺身亡,一直以激进面目出现的内塔尼亚胡遭受人们的责难,认为他太过于纵容右翼势力。内塔尼亚胡顶住压力,熬到第2年才拨云见日,得到人的信任。1994年2月25日-3月4日,连续发生4起爆炸事件,安全成为国民的关注热点。在这一年的大选中,内塔尼亚胡成为最年轻的总理,从此走上总理之路。内塔尼亚胡的执政经历,被认为是最年轻的一流政治家,在操纵危机、处理危机上表现特别突出。这么多年来,他在国内注重缩小贫富差距、注重对新移民的福利、放宽国内宗教政策;在国外则游走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支持,至于在巴以和谈上,他奉行强硬的路线。内塔尼亚胡,能够长青于政坛,跟他的“右倾”线路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人缺乏安全感。你觉得呢?
空军飞行员怎么上厕所
1990年,一架F-14出现特情,飞机摇晃接近航母,向航母报告:“203,Tomcat准备着落,6.2紧急情况,生理原因”。地勤人员紧急把甲板疏散开,消防车、损管队员严阵以待,等着故障飞机降落,当这架“故障”飞机降落后,固定链还没有拴好,机舱就打开了,飞行员迅速跳出来,直奔厕所。后来根据工作人员回忆,这位捂着裤子的飞行员在半路上没有忍住,拉了一裤子,当时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之遥”促进飞行员上厕所问题的不断升级。历史上奇葩坠机事故:为了解决内急,损失2000万美元1992年9月8日,美国空军中校唐斯内格罗夫驾驶一架F-16战斗机,从土耳其吉尔利克空军基地起飞,执行4个小时的飞行任务。这次任务是巡逻北部为保护库尔德人而设立的禁飞区,而唐斯内格罗夫从1976成为飞行后至今,拥有2500个小时飞行时数,经验非常丰富。那天起飞不久,唐斯内格罗夫就感觉内急,按照美国战斗机处理此类紧急情况准备程序,把战斗机调到自动驾驶状态,然后解决内急问题。唐斯内格罗夫把战斗机调到自动驾驶,解开安全带后,准备使用塑料中的干海绵,但当他向上调整座椅时,安全带扣的一端卡在座椅和控制飞机的操纵杆之间,谁知道意外出现了。他不小心把操纵杆推向右方,导致飞机无法控制地翻滚,飞机从一万米高空开始坠落,唐斯内格罗夫有2000多个飞行小时经验,完全有时间调整。唐斯内格罗夫错就错在解开安全带,在飞机剧烈翻滚时,他根本无法操作飞机,当飞机下落到1000米左右时。唐斯内格罗夫看着无法控制飞机,选择只能弹射,才使他保住了性命,而这架价值2000万美金的飞机,最后坠毁在土耳其山区。这名飞行员的不当操作导致飞机坠毁,无论飞行尿袋还是专用的尿不湿,都应该在系好安全带的情况下使用,而且战斗机的自动驾驶系统虽然先进,但仍然会受到驾驶员操控的影响,一旦出现失误,非常容易坠机。战斗机飞行员内急用小便管一开始的战斗机航程比较短,任务时间通常只有1-3小时左右,就算有内急,飞行员咬咬牙就忍过去了,基本没有上厕所的必要。但是到了二战时期,战机的航程越来越远,有时任务的时间达到4-5个小时,飞行员上厕所成为一个必须攻克的难关。比如美国的P-38、P-51等长程护航战斗机,开始配有相对应的小便管设备,飞行员可以上一个小号。小便管安装在座椅下方的一个漏斗设备形设备,连接着一根通往飞机外部的软管,当有需要时,飞行员在机舱内把小便管取出,再打开飞行服的拉链和自己的内衣,释放体内的水分。但以前的飞机和现在差距很大,再加上在万米高空,气温非常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上厕所,那种感觉“酸爽”。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来说,上厕所环境差可以忍受,但是战斗机上空之后,如果在别国空域,随时都有可能被敌方打下来。很有可能在解决内急的时候,遭到敌方的炮火,比如德国一位P-47战斗机飞行员格罗佛曾回忆自己在欧洲上空一次经历。当时编队在离开德国上空,而他内急已经憋不住了,于是他立刻解开飞行服和内裤,然后伸手寻找小便管。这个时候队友通知他,在他9点钟方向有敌机正在靠近他,于是格罗佛迅速调整飞机,和敌人在空中“转圈圈”缠斗,直到准备没油才掉头返航。在“转圈圈”缠斗的过程中,格罗佛已经把小便的时抛到脑后,回到基地后,地勤工作人员过来帮他解开装备,发现格罗佛裤子没拉上拉链,格罗佛一直解释发生了什么,但对方只点头,后来格罗佛被笑话很久。二战期间日本零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如果他们飞行的时间比较长,会携带玻璃瓶子,解决飞行员小便的问题。使用瓶子可以单手操作,这样对飞机影响比较小,但当时还没有解决问题,所以每次战斗机飞行员下来,都是偷偷摸摸离开,打扫卫生人员表示:“每次戴口罩打扫,都想吐”。二战结束后,各国飞行员因憋尿难受,研发出“尿袋”二战结束后,如果是短期飞行,很多国家战斗机飞行员通常使用战术脱水,解决生理排泄问题。战术脱水就是在飞行之前,尽量少喝水或者不喝水,避免在飞行过程出现内急,因为短期飞行,基本1-3小时,采用战术脱水效果还行。使用战术脱水有时也会出现内急,憋尿会直接影响飞行员血压、注意力、心率、耐心等等,而这个因素在高空飞行都是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坠机。而且长期憋尿对飞行员的膀胱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膀胱长时间保持充盈状态,人需要自主控制,最后身体容易出现问题,如果身体不合格,那就无法飞行。二战结束后,美国研发出一种塑料袋便携容器,一个袋子可以容纳正常人一次排泄分量的尿液,而且成本非常高。这种袋子美国用了很多年,从F-4战斗机用到F-18战斗机,虽然这种袋子方便,但也有很多弊端。这种袋子需要飞行员解开腰带,然后拉开拉链,最后拉在袋子里,但是这种,导致飞机内的味道非常重。而苏联战机苏-27、米格等机型,使用一种金属尿罐,形状就像一个小蜜蜂喇叭,飞行员使用这种尿壶释放时,释放非常自然,而且里面还有一些可以中和尿液的气味的特殊粉末。科技进步,“尿袋”升级之前美国的尿袋是没有其他物质,尿完后味道特别重,于是在尿袋里面加入吸水颗粒,飞行员方便之后,尿液瞬间被吸收固化,犹如果冻一般。当飞行员解决完内急之后,把密封条拉好就可以,这种就没有味道了,但是使用尿袋需要解开腰带,拉开拉链,依旧存在隐患。后来美国又推出固定式尿袋,而这种尿袋使用时间不长,因为飞行员尺寸不同意,容易发生泄露问题,所以取消了。后来美国飞行员又开始使用纸尿裤,一开始的纸尿裤采用氯化钙吸水,但是吸水效率低,而且在吸水过程中,还有比较强烈的发热,飞行员解决了内急,但是却有灼热感,容易影响飞行员的飞行。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的纸尿裤采用高分子吸水材料进行吸水,灼热感非常小。但是纸尿裤也有弊端,纸尿裤只有吸水作用,没有挥发,所以飞行员的裆部出现过于厚重,对飞行员驾驶有一定影响。可以解决大小便的AMXDmax装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国飞行员采用一种平角短裤“机组人员任务扩展设备”(AMXDmax)装置,这是这种飞行服附件,里面有多个收纳袋和多个传感器,能够独立电池供电。当飞行员需要释放时,能够自动收集7杯的尿液,后来美国空军先采购了600套,给F22、F35战斗机进行试用,觉得效果不错后又追加1500套订单。美国的AMXDmax基本组建不复杂,整个组件由男用尿罩、女用尿垫、专用内裤、集尿管、收集袋、控制单元和电池组件。AMXDmax是一种免提式的全自动气囊减压系统,可用于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保障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正常排尿,始终保持全副武装状态在座椅上。AMXDmax穿戴在空军飞行服下面,男用尿罩、女用尿垫负责收集尿液,飞行员开始小便时,尿罩或者尿垫内的传感器检测到尿液后,外部控制单元会自动启动,将尿液从尿罩或者尿垫排入附带的收集袋中。收集装置有点像卫生巾,两侧是可以充气的柔性硅胶,在使用的时候硅胶部分被气压撑起膨胀和身体紧贴,中部的收集装置,直接将尿液抽出,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按下收集器上面的按钮,就可以自动完成所有的操作。系统的尿液收集袋可折叠起来,和控制单元一起放入飞行服裤子的口袋里,或在飞行服外侧的战术马甲里,没有必要放在座舱的任何位置,避免影响操纵飞行装置和各种仪表。这套装备,在腹股沟处有一个储尿袋,如果飞行员想上大号,这套装备也可以实现,因为设备紧贴飞行腚沟处,飞行员可以选择抽吸清洗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废物去除身体,只要飞行员顺利拉出来,这套设备就能顺利的清洁干净。轰炸机飞行员如何上厕所第一、英国“爱尔生”化学马桶相比战斗机而言,轰炸机的机舱宽大,而厕所设备也比较完善,机组成员可以自如处理自己生理问题。比如英国皇家空军为机组成员准备了“爱尔生”化学马桶,听这个名字非常的高大上,但实际上就是装了化学试剂的圆柱铁桶,然后加上一个盖子而以。这套设备虽然解决了生理问题,但是却遭到轰炸机飞行员的一致差评,有一位皇家空军跟记者诉苦。当他们在恶劣天气情况下飞行时,这个马桶经常会自己弹开,把里面的脏东西分得一干二净,飞机舱面、墙板上到处都是排泄物。当在复杂的战斗环境里,不仅要忍受恐惧、晕机,卸掉身上装备,然后使用那魔鬼一样的马桶。飞行员曾怀疑,这个发明是不是混入他们阵营的间谍发明的,当飞行员坐在冰冷马桶上方便时,使用者不断反思人生这段悲惨的经历,而且在飞行过程中,那排泄物百分百出溢出来,让他们体会到战争就是地狱。因为“爱尔生”化学马桶的可怕,英国飞行员养成一个习惯,在起飞执行任务前,机组人员必须集合在轰炸机的尾轮处一起小便,除了祈求好运外,这个仪式最大的意义是在飞行中,使用爱尔生化学马桶的几率。随着战争进行,英国飞行员在执行一些轰炸任务中,轰炸机在德国领空投下炸弹的时候,机组成员干脆把爱尔生化学马桶一起砸下去,让德国感受爱尔生“生化武器”。随着科技进步,现在轰炸机的马桶越来越大,英国轰炸机也减少投放类似爱尔生“生化武器”。第二、美国轰炸机飞行员上厕所美国的B-17和B-24轰炸机等,采用简单易用原则,直接在机舱内部设置小便管,B-17轰炸机把小便管安置在机身中部的弹舱中。随着美国B-29轰炸机横空出世,飞机上开始配有增压座舱,机头左侧有一副导液管,通往一个蓄水箱,供机组成员小解。后机身安设一个低矮的马桶,配备一个可封闭的锁定盖子,为了减少异味,马桶里预先加几英寸深的水,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植物油。通过这种方案,飞行员就不会闻到臭味,也可以解决大小便的问题。以前我们国家的飞行服还有排尿装置,内急的确成为一个尴尬的问题,随着我们国家不断进步,现在基本都用上军用特制尿不湿。除了外在的装备,像战斗机飞行员在执行任务前一个晚上,必须在机场备航,而厨房会给他们准备航空灶,所以航母餐厅里,飞行员有一个自己的飞行员餐厅。飞行员对饮水和饮食都有特定要求,主要食品为容易吸收的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他们在出发前的早餐,一般是牛排、烤面包、一杯牛奶或者咖啡,吃牛排的原因是牛排产生的废料较少,大部分会被吸收,所以不会有便意。第二天飞行前还要上厕所,排空体内的杂物,这样不会因为在空中突然内急影响作战任务。飞行员每顿饭有专门的营养师,上飞机之前有军医检查身体,如果你这段时间闹肚子,肠胃不太好,那你只能回去休息,飞机也不能碰一下。飞行员上太空,如何解决上厕所问题?我国第一批宇航员,都是从空军歼、强击等飞行员里面抽出来的,当宇航员上太空时,他们又是如何解决上厕所的问题?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那时候人们还没有想到太空内急成为问题,于是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一个月后,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波德成为第2位进入太空的人,但留下了一项尴尬的记录。任务当天,艾伦吃了早餐,穿好宇航服,坐在航天器等待火箭发射,由于天气不佳,艾伦一直等着。等着等着,艾伦感觉有尿意,于是向指挥中心请求指示,最后指挥中心表示:在宇航服内解决问题。就这样,艾伦成为第一位在航天器中尿裤子的人,之后宇航服开始逐渐被改良。如果只是几个小时太空飞行任务,宇航员可以忍耐,但是美国载人登月计划,宇航员需要在太空待好几天,于是工程师设计图专用粪便收集袋。宇航员每次排便,都要在狭小的太空舱把衣服裤子脱掉,把袋子粘在屁股上,方便完后,还往袋子里面加入杀菌剂,揉捏袋子以其充分混合,再套一层密封袋,整个过程无比麻烦,大约要花上一个小时。为了返回时减少重量,计划的宇航员还把这些收集袋留在月球表面,一共96袋,未来美国登月,肯定会找回这些袋子,然后拿回来研究。1967年,苏联建造联盟号飞船,宇航员们终于用上了厕所,不过它们看起来更像一个吸尘器,由于处在失重环境下,太空厕所需要用吸力代替引力,以免排泄物漂浮起来。如今国际空间站中的马桶,也采用气流吸出排泄物,还通过旋转扇叶把固体、液体废物分离。当宇航员走出太空舱时,在太空站外进行太空漫步,他们想上厕所怎么办?这个时候宇航员可以先穿上吸水性很强的纸尿裤,再套上厚厚的宇航服。国际空间站目前有两个厕所,分别位于美国和俄罗斯的舱室中,但同在空间站这个大家庭,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在厕所问题上非常不和谐。2003年,俄罗斯开始向美国宇航局收取厕所使用费,美国觉得俄罗斯抠门,后来美国则不准俄罗斯宇航员使用美方的厕所。如今美国航宇航局正在开发新一代的太空马桶,它被称为通用废物管理系统,造价高达,1.5亿,比起老式太空马桶,这款太空马桶可以在打开马桶盖的同时自动启动气流,防止臭气扩散。而且还拥有尿液净化功能,可以将尿液回收、过滤、净化成饮用水,空间上至少有三名常驻宇航员,每年需要补给2200升饮用水,而使用运载火箭从地球向空间站运输货物的成本昂贵,宇航员每喝一杯水,相当于花掉2万,所以尿液回收再利用非常有必要。这款太空马桶是钛合金材料,也大大提升马桶的耐用性。写到最后:当初二战时,上厕所成为飞行员的难题,而且遭遇了很多尴尬,随着科技进步,如今的战斗机上,飞行员通常会使用一个内有海绵塑料拉链袋子解决小便问题,或者使用高分子材料尿不湿。大型的轰炸机和运输机上,通常会有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小型厕所,虽然这些比不上我们乘坐的民航班机时的良好体验,但是轰炸机和运输机的功能不同,飞机内部有它们的功能。如果宇航员飞上太空时,上厕所都已经不是问题,更加不用说飞行员了,未来因为科技,飞行员会有更好飞行体验。
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46年前人为点燃的大火,为何始终不灭
在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部,有一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大火坑,其直径达70多米,深30多米,看上去十分巨大,里面则到处都是红红的火焰,它从1971年开始燃烧以来,直到今天仍处于燃烧状态,已经历时48年,即使下大雨也无法浇灭它。那么这个大坑为什么会着火呢?其实它是个天然气田的一部分,1971年的时候,苏联的地质勘探人员在这里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在大坑的部位设置了一架钻探井,但是后来地下钻机倒塌形成了这个大坑,然而由于钻井已经钻探到地下天然气的位置,所以开始有天然气从地下冒出,勘探人员们担心坑中可能会释放有毒气体影响附近人们的身体健康,于是便点燃了坑内的气体,结果这一烧竟然烧了几十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就在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达瓦扎村北数公里处,这里位于卡拉库姆沙漠的腹部,所以人烟稀少,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土库曼斯坦的总统也曾经去视察过,还说要将那里的火焰熄灭掉,但后来却不了了之,可能是考虑到想熄灭它并不容易,而且耗费不少资金,所以就没了下文。那么这个大火坑里面的火真的就无法熄灭吗?也不是的!要把里面的火熄灭掉并不难,难的是把泄漏的天然气堵上,这个难度比较高,因为要将地下天然气渗漏源堵上就要先找到渗漏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不好找,很可能在地下几百甚至上千米深,要进行这样的操作,首先要将大火熄灭掉,但是熄灭掉之后又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因有毒气体中毒,所以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1966年的时候,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哈拉区的乌尔塔布的油气井曾经发生过类似的大火,灭火队在使用了所有的常规手段都无法扑灭后,用一枚3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在地下引爆,成功闭锁了油气渗漏源,着火的油气井也被关掉了。这样的方法或许可以一试,但是动用核武器灭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它又牵涉到政治和军事的一些敏感方面,也是不容易操作的。